01 创新法则克隆的价值是有限的。策划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但创新不能凭空想象,想当然地"创新"。

太超前了要跳楼,不超前要被淘汰,怎么适度超前?需要有对企业特性和中国国情非常深刻的把握,以及对社会及行业趋势的把握。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创新。

创新有不同种类和层次: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品牌创新、理念创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理念创新是其它层面创新的灵魂和统帅。理念创新是打破规定动作的框框,创造自选动作。依据创新理念开发出的不是工业化、标准化的"工业品",而是量身定做的原创性的"工艺品"。

理念创新贵在原创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理念创新,乃是一切创新之源,是一切创新之本,它决定着其他种种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成败,它既是其他创新活动的基石,也是其他创新活动的罗盘和指针。

如果说其他创新都还只是战术层面的创新的话,那么理念创新就是战略层面的创新。战略定位决定着战术动作的展开。

因此,理念创新具有更大的难度。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创新挑战。如果说其他创新都只是制造常规武器的话,那么理念创新就是制造核武器的活动。理念创新决定着未来竞争的成败。

02 梳理分析法则做策划首先要考虑三个问题:

第一,老板判断。企业的掌门人怎样,是决定策划成败的关键。因为企业家是企业的人格化,企业是企业家的物化。任何一个好的思路、好的策划方案只有在老板领会、吃透、充分赞同和肯定并创造性实施和操作的基础上才能变为现实。

第二,企业诊断。企业从那里来,今天处于什么状态,明天向那里去。存在决定意识,出身决定风格,对企"来龙"的掌控,是对"去脉"设计的前提。

第三,资源盘存。企业有那些资源,除了有形资产,更注意它有什么无形资产和隐形资源。比如公共关系、优惠政策、上级扶持等特殊优势。

03 系统化运作法则

策划不是一两个点子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调查研究、企业或项目诊断、企业或项目战略定位、理念创新、策略设计、资源整合、操作实施、顾问监理、动态调整、总结提升等诸多环节。

04 核心优势法则策划不管是对区域、企业还是个人,最主要的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即找出自己的核心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这种优势,并量身度造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才能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获。

05 量身度造法则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何扬长避短,是企业战略的精髓。策划应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把策划对象放在这个坐标里面,对他进行准确的定位,帮助他对拥有的资源要素进行梳理和整合,以期达到最佳效果,也就是度身定造。

因时:即审时度势,把对象放在时代的背景下,搞清楚他的昨天、今天、明天,从宏观上把握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脉络。

因地:挖掘对象所在地区的资源,和文化底蕴,充分利用人文地理各种环境优势,从而聚人气、地气、财气。

因人:针对企业自身和企业老板的特性,设计不同的战略和策略。策划家相当于服装设计师而不是裁缝。服装设计师要根据每一个人的体形和气质,扬长避短,再参考社会的时尚和潮流,进行独家创作。

06 系统定位法则准确的市场定位是成功策划的关键。对社会大趋势的精妙把握是能否定位准确的前提。我们策划时首先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帮助企业确定自己的位置。

这种定位要将企业放入地区、行业、企业发展状况的三维坐标系中来考量,从而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产品在市场中的位置、品牌在社会中的位置。

文化底蕴法则

名牌的背后是文化。策划最有神韵之处,往往体现在对每一个地方文化底蕴的把握,发挥、利用和体现上。

工作室策划方法论的一大特征是更强调区域文化背景的分析。在尊重传统市场调查方法和结论的基础上,更注重社会学式的感悟式调查,通过交流取样。

注意捕捉特定的历史文化浸淫下形成的区域文化个性与社会经济结构及消费心理偏好。重在把握社会运行的脉搏,脉象既明,即可将区域文化底蕴注入项目的理念(概念)开发及市场推广策略之中,常可获厚积薄发、石破天惊之效。

如:顺德碧桂园借用"可怕的顺德人";昆明世博会推出"万绿之宗,彩云之南"云南新形象;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年,浓缩为"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07 做市场法则市场是做出来的。企业的市场经营有三种境界"等市场"、"找市场"和"做市场"。

所谓"等市场",就是计划经济时期及市场经济萌芽时期的做法,重生产与内部管理,轻市场营销,坐等市场找上门来;

所谓"找市场",是目前最惯常的做法,从短缺到过剩的过程中,企业被迫开始关注外部环境,研究市场,进行目标市场定位与细分,开始讲究营销策略,但一般还是按惯常的思维方式跟风,一哄而上,同构竞争异常激烈,不时引发"价格大战"、"广告大战"等恶性竞争的肉搏战,常常是你死我活,两败俱伤;

所谓"做市场",则是指跳出同构竞争,进行战略创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改变行业游戏规则,超常规、反传统,创造全新的需求,进入一个相对无竞争的境界"做市场论"不同于各种市场营销策略与市场管理技术(如4C、4P、UPS、整合营销等),不是针对企业经营的某一局部环节,而是强调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创新,其精髓是改变游戏规则,提高竞争门槛,确立具有"唯一性、权威性、排他性"的竞争优势地位。

08 新“木桶”法则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补短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木桶理论则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分工合作、资源整合的经济,如果能把原有的长板做得更长,做到极致,使其成为绝对的优势,并且依此长度,到市场上去寻找短缺的其它长板,通过优势组合,组成一个新木桶,既可解除短板的困扰,又可最大限度地发挥长板的作用,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效益。

因为就企业或项目而言,有的短板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而要其加长其长板却易如反掌,在此态势下,新木桶理论就很有效果了。

09 车头车厢法则这是关于竞争策略选择的比喻。所谓做车头,就是做行业竞争者中的领头羊。做市场的领跑者、市场领袖。

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选择做车头的。这不仅取决于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等硬性指标,更取决于企业战略和企业领导者的眼光与能力等软性指标。缺乏战略远见的企业是没法做好领跑的。

所谓做车厢,就是做追随者,跟在领跑者后面拣便宜,领跑者筚路蓝缕,开创出一条通道,追随者就在这条道上毫不费力地快速前进。

这是做车厢的好处。可以节省许多研发成本以及市场开拓费用。但它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

策略取决于资源与能力,做车头还是车厢,只有综合分析盘存企业资源与能力之后才能决定。

10 政企双赢法则一般说来,政府是经济法律、市场规范、企业行为准则等等的制定者、评判者、监督者,而不是商业行为的参与者。

正如体育比赛,政府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政府本身不应该参与经营活动,而只是履行法律赋予的规范和裁决市场的职能。

但是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在由政府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转向地方分权、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的多元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政府是不可忽视的市场要素。

市场策划必须充分考虑政府行为,有效调动和发挥政府的积极性,达到企业和政府的双赢。

策划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门"政治经济学"。这就是在算经济帐的时候,也一定要考虑政治帐,这是中国的国情。

项目的成功不仅要有经济效益,还要有社会效益。政治、经济可以相互转换,转换得好,各得其所。把握不好,要栽跟头。所以杰出的策划应该努力达成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的复合共升。

— End —

喜欢就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