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丝织业相当发达,有关文献中记载的丝织物名称就有绨、绢、素、纨、缣、纱、罗、绮、锦、绣等。每种丝绸都有其不同的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种类都已经失传或仅限于文献或文物中才能够找到了。

绨:粗厚光滑的丝织品,多为黑色。丝线做"经",棉线做"纬"。

绢:未经漂染的帛,其色泛黄,经纬较疏。

古代书绘常用绢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绢多为粗绢,用作服装内衬,而少量的细绢则用于制作手套、香囊及服装的缘。

素:白色平纹丝织物,《说文》“素部”:“素,白级缯也。”

纨:经丝较密的高档素称作纨,满城一号汉墓出土的残素经线密度达200根/厘米,纬线密度达90根/厘米。

缣:经丝也很细密,虽不及纵精致,但却十分结实。《释名·释采帛》指出:“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于绢。细致不漏水也。《盐铁论·散不足》亦云:“纨素之价倍缣,缣之用倍纹也。”

纱、毂:均系平纹组织。纱经纬稀疏,帛面上带有细小的孔眼,分量较轻;毂的特点是表面上起皱粒。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身长125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9克,是为汉代轻纱服装的典范。

展开全文

罗:罗是用绞经法织出来的,孔呈椒眼状,比纱结实。

绮:绮系在平纹地上用斜纹起花,没有小孔,其花纹多呈菱形, “不顺经纬之纵横”。

锦:是用经线起花的平纹重经组织,系用染成各种颜色的丝线织成,色彩绚丽,代表秦汉时期丝织品的最高水平,故当时流行“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的说法。

注: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