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董卓联盟及第一条路线:
袁氏兄弟在陈留招集十八镇诸侯共同组成讨伐董卓大军,王匡、张邈、孙坚等人纷纷领兵参与,反董卓联盟成立。
河内太守王匡又屯兵河阳津,准备进攻董卓。不料董卓有所惨绝,最后王匡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另一边孙坚领兵讨伐董卓,虽然有不少胜战,但也无法根本上动摇董卓。其他联盟军的战绩也一般。
好不容易,反董联盟军终于有望打到洛阳,结果董卓当机立断下令烧掉洛阳,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十八路诸侯威胁不到董卓,反董卓联盟战失败。
二、第二条路线:
王允以自己的寿辰为由邀请汉室官员商讨除董计划,曹操自荐刺杀董卓,后失败。曹操刺杀失败后一路逃到陈留,加入反董卓联盟。这次刺杀没能成功,董卓警醒,有意杀鸡儆猴,一时间朝廷官员处境越发艰难。
刺杀失败后,王允等人意识到要想安全有效地除掉董卓,还需要利用董卓身边人来个里应外合。于是吕布成了这个被策反的最佳人选,理由主要有三,吕布曾与董卓有过冲突,吕布性格行事善变,吕布看上了王允的养女貂蝉。
很多影视作品往往夸大了貂蝉对于吕布杀董卓的作用,吕布之所以同意杀董卓根本上还是因为他和董卓的矛盾,及其事成之后自身能获得的利益决定的。
王允等人和吕布相约如此这般密谋了一夜,他们终于有了一个非常妙的计划,即选定一个“王道吉日”,由吕布里应外合,趁机诛杀董卓。
利用吕布诛杀董卓计划成功,第二条路线最终取得了胜利。
三、董卓究竟为何会引起公愤,人人得以诛之?
“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协众,睚眦之隙必扳,人不自保”
这是《三国演义》中对董卓的的形容,我们从董卓的行事来看确实如此。
董卓为了更好地将权利掌控在手,第一个“骚操作”就是废除少帝刘辩,将原先的陈留王刘协立为新帝,即汉献帝,汉献帝就这样成了董卓独裁的傀儡。废立皇帝后,董卓杀死成了弘农王的刘辩,还毒死了何太后。
董卓控制中央政权后,残忍不仁的恶性越发膨胀,经常派遣手下士兵四处劫掠,残暴百姓,平民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董卓还随意杀害朝廷命官,以残暴的手段恐吓不服从自己的人。董卓为了立威,曾经令人于宴会上在百官面前上演真实版杀人煮肉,那些忠于汉室的官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攫取更多的财富,董卓还干起了盗墓贼的勾当,董卓派吕布洗劫那些有名望的公卿坟冢,就连皇家陵墓也不放过。
董卓行事专制独裁,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严重影响了整个国家政权机器的正常运转。董卓不死,国民危矣。
四、小结
实施除董计划的两班人马,一方是武将,一方为文官;一方手段激烈,一方手段相对比较温和;两条路线一个是由外到内,由远到近,一个则因地点就围绕在董卓周围,也可以算是内部。
董卓的死是各方势力都想看到的结果,除去董卓也有利于汉朝的稳定,至于之后袁绍曹操之祸又是另一回事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